1066vip威尼斯下载-DownLoad

本科生教育

简介

学院坚持“理工结合、面向应用”的办学理念,以培养“宽口径、厚基础、强能力、重创新”的高素质工科人才为目标,优化专业结构,打造品牌专业。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通信工程、 电子信息工程、物联网工程、智能科学与技术5个本科专业,其中,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,国家级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,云南省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,省级重点建设专业2个、特色专业2个,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个,云南省“八大重点产业”引领品牌专业1个,形成持续改进的专业建设发展机制,有力保障本科人才培养质量。学院与华为、Google、百度、中兴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联合构建协同育人平台,从企业聘请了一批信息技术领域的知名专家、工程师当任我院的“双师型”教师,适应新工科背景下培养卓越工程师人才的需求。

一、办学条件及优势

1、“本-硕-博”人才培养体系为学生提供全通道人才培养途径

学院经过多年的建设,已经形成较完整的信息技术类学科群及“本科-硕士-博士”人才培养体系,为学生培养和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条件。每年近20%的本科生可通过保研或考研继续深造。学院还与多所国际知名大学建立联合办学机制,选派学生进行国际交流。

2、国内及省内领先的学科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科研育人途径

依托科研平台,已形成数据科学与海量信息处理、通信网络基础理论及支撑技术、模式识别与智能信息处理、视觉媒体计算及应用、生物医学工程与应用、高性能及分布式计算、无线接入网络及无线电频谱检测等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,建立了科学研究反哺本科教学机制,通过科研育人,培养具有前沿科技视野和洞察能力的本科人才,已经成为区域性高水平的信息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。

3、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培养创新动手能力提供实验保证

学院依托国家级电子信息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,构建由“基础实验”、“专业实验”、“工程实习实训”和“研究创新实验”四个层次构成的实验教学体系,设置“电工电子基础实验”、“计算机基础实验”、“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实验中心”等11个专门实验平台,可覆盖学院各专业全体系课程所需的各项实验条件和要求,共计有教学实验室31个,面积4700平方米,主要实验仪器设备台套数约4400台套,总价值超过3200万元。

4、校企合作、产教融合,营造学校-企业联动互补的人才培养生态圈

学院探索建立了良好校企合作、产教融合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,分别与华为、腾讯、百度、中兴、阿里、四川华迪及云南地方企业合作,建设“华为ICT网络学院”、“腾讯智慧旅游工程中心”、“百度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实训基地”、“中兴 5G 应用示范工程中心”等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,协同育人,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和创新能力,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校内外实习实践生态环境。

5、全面导师制和辅导员制,为学生成人成才助力护航

学院以物联网专业为试点,全面建设和完善了导师机制,使学生在专业学习、科研能力培养、产教融合等方面获得精准、聚焦、长期的专业指导,真正贯彻全员育人、全过程育人、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;同时,辅导员在学生日常生活、就业、心理健康及学生党团建设等方面进行细致的管理,使学生在学习期间获得全面、专业的学业指导、心理引导、职业规划等支持和帮助。

二、办学成果

学院在教育部主导推进的新工科建设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、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等领域精心组织、积极进取,取得不错的教学改革成绩。近三年承担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、省级教研项目19项、校级教研项目27项,各类教学建设项目40项、各类大学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27项、公开出版教材8本。学院努力探索和实践新形势下的本科教育改革,构建“科研育人”、“实践育人”、“协同育人”和“文化育人”的四个育人人才培养模式,建设适应新工科人才培养要求的模块化课程为核心的教学体系,不断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。

学院长年以来高度重视学生创新、创业能力的培养,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中国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、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、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、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、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、CCSP大学生计算机系统与程序设计大赛、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、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、“创青春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、“挑战杯”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全国性、国际性的大学生科技活动,并取得不菲成绩。其中,2019年获得各类竞赛国家级一等奖3项、二等奖8项、三等奖26项;2020年获得各类竞赛国家级一等奖2项、二等奖17项、三等奖21项。

结合信息学科发展动态,学院围绕国家“一带一路”和“数字云南”发展战略,发挥技术和人才优势,建成西部一流、国内先进的信息技术领域高水平人才培养基地和产学研高地、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中心、信息技术转化推广的桥头堡,为相关学科建设和改革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。